“学党史”小知识15

发布者:丁玉杰发布时间:2021-04-02浏览次数:12

学党史”小知识15

广茂幼师音乐系党支部 昨天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1946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解放战争爆发后,而对国共双方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外来援助等的悬殊差距和国际上对我不利的形势,党内一些人产生了悲观倾向,不敢用革命的手段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为了批判上述思想,鉴定全国军民革命必胜的信心,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论述,阐明了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他们斗争、敢于去夺取胜利。“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一经提出。立刻传遍国内外,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和必胜信心。

19466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中原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战争初期,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国共对比十分悬殊。从军队数量上来说,彼时国民党军队约有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很大发展,却也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仅61万人。从军事装备上来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接收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分装备,同时还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建立起了具有良好装备的陆、海、空军;而人民解放军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和空军,装备也很差,主要是来自缴获的日、伪军的武器。从后备资源来说,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 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而解放区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从外来援助上看,国民党得到美国的支持,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则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企图速战速决,消灭全部人民武装力量,蒋介石甚至声称只需3~6个月便可取得胜利。面对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状况,不仅许多党外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对国民党采取退让政策,以谋求国内和平;甚至党内一部分人对处于劣势的党和人民解放军能否打败国民党的进攻,也存在怀疑和顾虑。为了批判上述思想,坚定全国军民革命必胜的信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相继发表文章,确定了用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斗争的方针,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科学分析了“敌必败、我必胜”的基本依据。

19467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要求全党必须认识;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他发动的战争是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如果不能打败他,那么整个中国必然完全处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之下,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虽然具有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这是人民解放军的优势。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反革命的战争,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的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

1946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进一步阐述了上述思想。在谈话中,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对于反动派和中国革命前途所做的科学分析。使广大党员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对于反动深相中于月国民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看清了反动派的本质,增强了同国民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提出一反动”后来演变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链接:

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提起美国帝国主义,人们似乎觉得它是强大得不得了的,中国的反动派正在拿美国的“强大”来吓唬中国人民。但是美国反动派也将要同一切历史上的反动派一样,被证明为并没有什么力量。在美国,另有类人是真正有力量的美国人民。

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


                ——毛泽东: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194686)



编辑:魏佳熠

图片:冼嘉琪

排版:刘璎颉

审核:汤宪伟

签发 : 刘    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