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小知识6

发布者:丁玉杰发布时间:2021-03-25浏览次数:13

支部建在连上


支部建在连上”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驻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整编时,正式提出的建党建军组织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这就在部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七会议前,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就决定在湘、鄂、粤、 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为特派员,赴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毛泽东到湖南后即着手准备起义事项,改组了湖南省委并召开两次会议确定秋收起义各项原则,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将参加起义的各路武装共5000余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192799日,起义部队破坏粤汉铁路北段,湘赣边秋收起义正式发动根据中央指示,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打中心城市—长沙。 起义初期,起义军曾占领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 但由于遭到比自身强大得多的反革命武装的抵抗,加之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战争经验、某些部队叛变等因素,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损失。9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果断改变原有作战部署,下令各路起义部队停止进攻,迅速退到文家市集中。9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部队向南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从进攻大城市到进攻农村地区,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





起义部队在向南转移途中,处境十分困难。部队中党的组织不健全,思想比较混乱;缺乏弹药,没有给养,指战员伤病残增多;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敌人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因此,许多人情绪低落,不少人离队。为了解决起义部队面临的困境,加强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19279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毛泽东决定对起义队伍进行政编,这就是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对部队进行重新编制,由原来的个师缩编为一一个团;在起义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这样,就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原则的提出和贯彻执行,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向心力。毛泽东同志曾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支部建在连上1是一个重要原因”。三湾改编,改变了起义部队中旧军队的习气和不良作风,使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此,党开始领导和建设起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链接: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








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起义队伍士气低落、思想混乱的状况,毛泽东开始考虑怎样才能保住和掌握住这支革命武装,并对其加以改造,真正成为党领导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在转移过程中,他不顾自己的脚伤,一边指挥队伍,一边亲自进行调查研究。经过考察,他发现凡是拥有定数量党员的连队, 士气就高,作战英勇,长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监督。尤其是由何挺颖任党代表的连队,党员多,注重发挥党员积极作用,基本没有逃兵。毛泽东多次找何挺颖谈话,听取意见。何挺颖说:我看要从军队的党组织去考虑。部队党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不多,这样就抓不住士兵。他还先后与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宛希先、何长工、韩伟等谈话,了解北伐军党组织建设情况, 典型代表叶挺独立团是团建支部、营建小组,共产党员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情况让毛泽东下定决心,要加强队伍中党的建设,从组织上确保党对革命力量的绝对领导,再造支新型革命军队。





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抓部队必须抓住士兵,抓住士兵则必须抓好基层。从连队开始,形成连有支部、排有小组、班有党员。由于当时连队党员极少,先从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开始,在连党代表指导下开展工作。


先解决官兵伙食一致和官长打骂士兵问题, 以连党代表为主:士兵委员会优先解决官兵伙食一致和官长打骂士兵问题,以党代表为主建立支部。不能像旧军队那样靠军官一级级抓部队,而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由下而上。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建在连上。随后,在三湾改编中,“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正式得到贯彻实行,并且取得了了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