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茂幼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化州“跳花棚”传承基地揭牌仪式
丹桂飘香,喜鹊登枝,继国家级非遗项目“跳花棚”进高校研讨会后,我校粤西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又迎来了一大喜事。12月10日上午,由化州市文广旅体局文化艺术与非遗股股长李志青带领化州市文广旅体局及化州文化馆领导一行到我校举行“跳花棚”传承基地揭牌仪式。
出席本次揭牌仪式的领导有:化州市文广旅体局文化艺术与非遗股股长李志青、化州市文广旅体局文化艺术与非遗股科员余木林、化州市文化馆书记石磊、
化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吴锋、化州市文化馆副馆长廖奇芳、化州市文化馆工会主席陈雪月、化州市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吕昌委、化州市非遗中心舞蹈老师劳洁。
本次活动还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广茂幼师校长助理吕清教授,以及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史研究方向博士韩瑛教授、广茂幼师非遗中心副主任肖文朴副教授、校非遗音乐传承与研究中心实践部副主任陈家标、非遗传承与研究中心干事黎斯亮。
上午十点,全体人员齐聚粤西非遗音乐文化展示厅,随着邓永业院长一声:“吉时到!”化州市文广旅体局文化艺术与非遗股股长李志青及广茂幼师校长助理吕清教授共同为广茂幼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跳花棚”传承基地揭牌。现场掌声阵阵,气氛热烈,共贺广茂幼师“跳花棚”传承基地的设立。
图1:广茂幼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化州“跳花棚”传承基地揭牌仪式
随后,到场人员就广茂幼师“跳花棚”传承基地的建设展开了座谈。会上,邓永业院长首先介绍了我校百年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我校非遗工作建设情况,指出我校早在2010年便陆续启动了各项相关活动,其中以粤西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的创立为契机,成立了高州八音锣鼓传承基地、高州木偶戏传承基地及化州“跳花棚”传承基地。邓永业院长还指出,依靠我校教学、人才资源,化州“跳花棚”的传承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并指出我院将高度重视化州“跳花棚”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在目前好心舞蹈团的基础上,再成立“跳花棚”特色舞蹈队伍,以弥补地方传承中人员缺失等不足;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谋求“跳花棚”更进一步的发展。
图2:全体人员就基地工作展开座谈
化州市文广旅体局文化艺术与非遗股股长李志青指出,在目前国家大力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情况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地方文化特色的方向;以往的跳花棚舞蹈队大多依靠群众组织,校园传承则受制于学制年限,有人员不固定、纪律较松散等局限;希望广茂幼师“跳花棚”传承基地的老师们尽快开展研究与创编工作,尽快成立专门的舞蹈队,并建立与地方文化部门、传承人、传承机构等方面的联系。
化州市文化馆书记石磊结合跳花棚的文化特色,指出跳花棚的创新要牢牢把握其傩文化的核心,介绍了跳花棚舞蹈中深厚的民俗文化;在对比了目前已有的五个跳花棚传承基地后指出,广茂幼师应该要发挥高校的优势,成立队伍、创造条件、寻找机会,将跳花棚文化尽快抢救、研究、传承、发扬。
广茂幼师校长助理吕清教授从高校的人才资源方面着眼,认为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主体除了学生,同样不能忽视教师,而且教师的工作、教学能力会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不断提升,而且相较于学生队伍,教师团队则较为稳定,以教师的研究、教学为支撑,以学生的传承与传播为主体,教师与学生的两相结合使得高校的非遗文化传承工作有着巨大的优势。
广茂幼师粤西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徐浩的讲话从跳花棚的发掘与保护、研究与创新两个层面来展开。指出我校团队的各项研究、教学等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发挥高校师资的有利条件,高效开展各项工作;关于跳花棚的研究与创新方面,徐浩教授认为应该结合学校的美育工作进行创新。
韩瑛教授认为,跳花棚具有非常深厚的南方稻作文化根基,而且得到地方文化部门及本地高校的高度关注,作为音乐文化研究者有义务去开展抢救、保护的工作。在发掘了跳花棚的文化精髓后,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并进行创新以达到更有效、广泛的传播。而跳花棚的传承不能局限到专业课程教学上,如何融入美育、思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粤西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文朴则指出跳花棚的研究必须要追根溯源,尽可能地回到源头从其原生形态出发。就此问题,石磊书记及吴锋馆长、廖奇芳馆长、化州市文化馆工会主席陈雪月、化州市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吕昌委、化州市非遗中心舞蹈老师劳洁等人纷纷就跳花棚的源流及现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随着匆匆的时间洪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广茂幼师以高瞻远瞩的眼界,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走在了粤西高校的前列;而作为文化积淀深厚、艺术特色鲜明的化州,同样将传承与创新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我们相信,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广茂幼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化州“跳花棚”传承基地必将硕果累累,馨香满园。